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創新增長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博士在《深圳市小微企業現狀與發展藍皮書》發佈會上致辭

———— 發佈時間:2020-01-11   編輯:  閱讀次數:169 ————

  2019年11月30日,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創新增長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博士在2019年《深圳市小微企業現狀與發展藍皮書》發佈會上致辭。致辭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祝贺哈工大(深圳)与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小微企业现状与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

  在这项调研活动中,哈工大(深圳)首届本科生参与了调研,他们深入企业现场,与企业家深入沟通,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在此,也感谢他们的付出。

  我也参与了后期调研数据的分析讨论。作为1992年初来深的一名深圳建设者,深圳企业家的奋发拼搏、不甘沉浮的精神,一直令我感佩不已。正如我的老师(前副市长)唐杰教授所言,“深圳奇迹最惊艳的不仅是可持续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城市财富的上万倍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深圳史无前例地从低向高,从低要素价格的投入驱动型增长,几经艰难困苦的产业升级,走向创新驱动增长的过程,躬耕于改革开放沃土,弄潮于市场经济大潮,向更高峰冲击的创新企业群体,举世瞩目的创新产业集群。”

  深圳作为“民营经济第一城”,是一个由无限个传奇故事编织起来的年轻城市。其真正的生命力,正是执掌每个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群体。深圳的市场之魂属于我们的企业家,而最精彩的应该是企业家讲述的故事。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精神是铸就企业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的根基。企业无论大小,企业家注定是孤独寂寞的,注定是创伤满身,注定是屡败屡战的英雄。

  深入实地调查企业,听企业家讲活生生的故事,探究创业的心酸,理解企业家成长的过程,记录深圳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动,摸索有利于创新与创业成功经济社会环境,对于深圳乃至全国的创业者,对中国经济转型当然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的是,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危机后时代,由于叠加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5次康波周期,使得久病沉疴的世界经济饱受折磨。中国在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贸易冲突。作为经济体最活跃、最有生机活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局面。

  在这个背景下,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晓波教授组织发起,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开展的覆盖全国的创新创业调查活动成功进行。本次调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平安银行竭诚合作,在市统计局和各区区和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抽样调查方式,展开了对深圳地区的小微企业创业者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今天正式向公众发布。

  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企业家。市场是企业家发挥和表现的舞台。前者主要动力是企业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后者提供了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当我们深入观察深圳经济活力的内核时,目光自然汇聚到企业家这个群体上。我觉得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博士的总结非常到位:深圳经济的动力和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创新,而创新靠的是企业家精神。创新的关键是发挥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好奇、冒险、创意与融合,对深圳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首30年前,深圳市区还仅限于从罗湖口岸到上海宾馆这一段,在八卦岭、上埗已经开始有零星的主要做来料组装加工的小工厂。当时深圳提出了“以外商投资为主、生产以加工装配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推动深圳工业化发展的目标。此后,深圳开始了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为主体的高速增长阶段,在那些被外界称为“血汗工厂”的小企业里,挥洒汗水、日夜赶班生产的不仅仅是“打工仔”、“打工妹”,企业家也必须在一线亲力亲为,和员工吃住在一起。我见过很多满头油汗,带着样品,开着小货车东奔西跑的小老板们,正是他们为深圳的制造业铺下了第一层路砖。唐市长在这本书的序言写的一段话感人至深:他们从草根走来,如青般浮摇,将一片荒原染成翠绿,将一洼清水妆成绿洲,不惧酷暑,不畏严寒,一季接一季,一茬接一茬,勃勃生机的成长,这是深圳经济社会永不停步发展的基石。

  深圳几经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家居功至伟!深圳起步于“三来一补”,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箱包、运动服装和轻家电加工装配中心。“三来一补”对于深圳就像火箭的助推器、燃料舱,是腾飞必不可少的组件,而到了合适的时机,这些部分脱离火箭主体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资源禀赋结构的升级与软硬基础设施的改善,大量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也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其中一些企业家已经永远离开了深圳,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们,深圳是所有建设者努力的结晶。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市提出科技兴市战略,明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战略构想。在外界充满怀疑忧虑的眼光中,20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已经超过了万亿元,利税超过千亿元。如此巨大的成就是深圳一部分勇于挑战自我的转型老企业和新加入了技术型企业生力军创造的!

  深圳之所以能够称为全球瞩目的创新之城,本身是与民营经济分不开的,深圳市提供了最适合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市场环境,孕育和催生了企业创新之花。这是“有为政府”和“市场经济”完美结合的标杆范例。

  企业经营本质上是一个简单的“难事”,说它“简单”,是指一个企业在走上正轨之后,会形成稳定的运作流程,这个流程每天都在重复进行,需要热情和持久的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去做;说它难,就在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时刻都在变化,企业家必须有敏锐的市场触觉,同时要有韧劲,攻难克艰,穿越行业起落和宏观经济盛衰周期,不仅要顽强地活下去,还要在机会中求发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那些还未真正走人社会的学生调研员们感叹道:“人生繁华似锦,耐得品悟;生命朴实如草,不甘沉浮”。这就是深圳企业家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非常佩服企业家即便屡败也要屡战,直至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也绝不向困境低头的顽强的“小草”精神。我一直坚信,深圳企业家是中国企业家的出色代表,他们具有最强韧的生命力,不怕困难,怕的只是社会没有给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我相信目前中国企业遭遇的贸易冲突带来的种种困难,都不是阻挡企业家前进的真正障碍。他们需要的是深圳提供的这样一个健康向上、自由发展的环境。

  经济离不开金融这个媒介,中国民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甚至可以说融资无门。作为金融老兵,我在之前服务过11年的招商银行旗下招银国际亲自参与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千鹰展翼”计划,从2011年开始,在负责这一项目的3年时间里,为550多家全国各地小企业提供了投贷联动服务。本次合作调研的平安银行也是从2011年就设立了小微金融事业部,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投入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经过几次产业转型和升级,深圳仍然留存了一些较低端的企业。这种情况本不奇怪。现代社会是一个有机生态,而深圳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地方。存在一定是有理由的,无论对于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如此。这次调研也走访了一些仍在转型中挣扎求存的小微企业。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们仍应坚定地支持这些企业找到新的发展出路。也有一些转型中的企业初具规模,比如我们调研员访谈到一家纳米技术企业,虽然现在做的是粗加工,污染仍很重,但老板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赶上国外同行。

  深圳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创新中心。2017年深圳社会研发投入占比GDP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和以色列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近90件,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其中有效发明专利维持超过五年占比86%,处于全国大中城市第一;17年深圳拥有各类创新载体约1700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1万家。

  在《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GII指标下,深圳不仅超越北京和上海,而且也超越了世界上无数知名的创新地区。深圳在4G、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无人机等产业领域的创新能力都位居世界前沿。

  我们为深圳企业家取得的这些辉煌成绩自豪,深受鼓舞。我们看到深圳的小微企业家整体素质很高,80%以上具有大专到研究生学历,深圳是一座最富有改革开放创新基因的城市,这也是“深圳奇迹”的不竭动力。深圳有很多令人称羡的特质,最突出的莫过于荡漾在这座城市每个角落的企业家精神,创业与创新就是要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一个新产品,创造出一家新企业,优秀企业成长是永不言胜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一座创新型城市,一个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市场与企业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当然,政府要为此搭台唱戏、保驾护航。

  这个企业调研活动为政府提供了小微企业的创业状况,为改善广大小企业营商环境做了一点贡献。当然调研样本还很有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小微企业2000万户以上,为社会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业岗位,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东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是小微企业密度最高的省份。我们认为中国需要有更多健康蓬勃成长的小微企业,万千株“小草”在政府与社会关怀下,在市场的滋养中,逐渐长高长大,成为“参天大树”!只要能够有更多创业中的小微企业能够成功做起来,就能搭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这本蓝皮书无疑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但我们会以深圳的企业家们为榜样,不断地深入探索,在真实的世界中寻找深圳企业家精神源流与传承,为深圳的创新精神注解,也为政府部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希望这本蓝皮书引起全社会对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关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民营企业度过这冷峻的寒冬,早日开出更美的花,结出更甜的果!

  谢谢大家!